在国际课程体系中,IBDP(国际预科证书课程)始终占据特殊地位。不同于A-level的学科专攻或美高+AP的灵活拓展,IBDP更强调"全人教育"理念——它不仅关注学术成绩,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、跨文化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这种"过程性评价+结果性考核"的模式,使其毕业生在全球大学中具有显著竞争力。
完整的IB课程体系覆盖3-19岁全年龄段,分为四个分支:针对3-12岁的PYP(小学项目)、11-16岁的MYP(中学项目)、16-19岁的DP(大学预科项目),以及16-19岁的CP(职业相关项目)。日常讨论中提及的"IB课程",大多特指高中阶段的IBDP,这也是国际高中最主流的课程选择之一。
IBDP的独特性体现在其课程结构上:学生需从6大科目组中各选1门(3门高阶HL+3门标准SL),同时完成TOK(知识理论)、EE(拓展论文)和CAS(创造、行动与服务)三大核心要求。这种"学术深度+综合素养"的双轨培养,使其成为哈佛、牛津等世界名校的"招生风向标"。
上海作为国内国际教育的前沿阵地,IBDP课程的发展已有24年历史。1999年,上海中学国际部成为所获得IBDP官方认证的学校,标志着上海正式开启IBDP教育篇章。此后,上海美国学校、平和双语、上海世外等学校相继加入,逐步形成覆盖民办、公办、外籍子女学校的多元办学格局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多数开设IBDP的学校并非"单轨运行",而是同步提供A-level、AP等其他国际课程,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。这种"多课程并行"的模式,既了教育灵活性,也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。
为帮助家长更精准地定位教育资源,本文按行政区域梳理上海开设IBDP课程的学校名单(含办学性质),覆盖闵行、浦东、徐汇等16个区域,信息均基于学校官方公开资料整理。
静安区:上海市西中学(公办);虹口区:上海外国语学校国际部(外籍);奉贤区:上海美达菲学校(民办);宝山区: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IB课程中心(公办);松江区:领科教育上海校区(民办)、上海包玉刚学校(民办);青浦区: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(外籍);杨浦区: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(公办);嘉定区: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(民办)。
面对丰富的IBDP学校资源,家长和学生可从以下维度综合考量:
例如,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作为较早开设IBDP的民办学校,其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90%以上的世界前50大学录取率;而上海中学国际部作为外籍学校代表,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,每年向哈佛、斯坦福等名校输送大量学生。
随着国际教育理念的普及,IBDP课程在上海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,从早期的少数外籍学校,逐步发展为民办、公办共同参与的多元生态。对于追求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言,选择一所契合自身需求的IBDP学校,不仅是学术路径的选择,更是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起点。
本文整理的学校信息可能存在动态调整,建议家长通过学校官网、开放日等渠道获取最新招生政策及课程详情,确保选校决策的准确性。